PD充电原理和私有协议
USB Power Delivery,简称USB PD,是一种基于USB Type-C的电源供电标准科技一般指科学技术。
01
首先了解PD充电,我们就得了解什么是Type-C。
严谨的讲,这是一种24针可逆转连接器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Type-C线。
但是一般厂家会对其线缆进行简化,比如只传输电力的就可能删减掉通讯引脚。
为了适应旧设备,USB-C线一般会一端是Type-A/B线,一端是Type-C线。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设备出现了双C口线。

上图为全功能 Type-C 连接器的插图(母线在左,公线在右)
02
需要注意的是,USB-C 只是一个“通用外壳”:它的主要作用是提供一个统一的物理接口,让你不用再区分 USB-A、Micro-USB 或其他各种形状的接口,只用一个Type-C接口就能插拔。
一个 USB-C 接口可以支持很多不同的技术,比如 Thunderbolt 3(雷电3)、DisplayPort(DP)、USB 3.2 Gen 2×2 等。这些技术决定了连接的速度和功能,而 USB-C 只是它们的物理载体。甚至USB-C 不一定跑 USB 协议
例如有些小台灯使用的USB-C线只用来供电,而完全不涉及数据传输。
USB-C接口只是一个硬件设备,它就像一个多功能插座,插座里里面能接什么线、能用多大功率,都取决于你家的电线和电器,USC-C接口能跑什么协议,能传输多大功率的能量,取决于电缆和终端
Science Technology
讲回到PD快充,现在常见的是基于USB PD 3.1,主要能实现以下几个功能
-
最大功率保持20V/5A的100w输出,同时增加扩展功率范围,最大功率为240瓦
-
其中电压分为以下几档:5v、9v、15v、20v、28v、36v、48v
-
线缆中最大电流不超过5A
-
保持可编程电源供应:即PPS
这里就会产生一个问题:充电器能产生20V的电压,要是给5v的设备充电,往往会烧坏对面的设备。
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USB-C会通过CC引脚进行通讯,也就是获取对面设备的功率配置,之后再切换到目标电压。
03
那么PD充电的时候,CC引脚是怎么进行通讯的呢?其实可以理解为进餐厅点菜
当充电器和用电设备通过 Type-C 线连接后,充电器会立刻通过 CC 线广播,就像一个餐厅服务员掏出菜单问你想吃啥一样。
用电设备在知道配接器的供电能力之后,会根据自己当前的电量和电池状态,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己的供电方式,并向配接器发送请求数据包。也就是你告诉服务员你想吃啥
配接器根据用电设备的选择,评估自身的能力之后,发送“接受”命令。可以看做是服务员给你一个取餐号让你等一下,当然在实际上这个时间极短。
充电器内部的电路开始工作,将电压从原来的默认电压(比如5V)提升到协商好的电压。电压调整好之后,它会发送一个“电源已准备好”的信号。也就是你点的餐做好了,服务员给你端上来
配接器输出协商后新的供电电压。充电器正式输出协商好的高电压,充电设备开始以高功率进行快速充电。这个时候电池就不断吃下充电器提供的电流了
正是因为有协商的过程,我们在PD充电的时候不需要担心电压不匹配会损坏你的设备
Science Technology
如何查看笔记本支持的PD充电协议呢?
直接查看机器的背面的贴纸上写着的PD充电规格:20V/3.25A(常见于轻薄本)、或者20V5A,这些都是笔记本上常见的PD充电规格。
如果是轻薄本,一般是支持65w的PD充电。
如果是联想拯救者这种有自己的私有协议,PD充电可以达到20V/7A或者更高,背面往往不会写,官网上可以查适配的PD充电器(比如C140和C170)。当然,也支持第三方充电器
看充电器的输出是否能满足笔记本的PD充电规格,如果最高规格的仍然无法满足那大概率是无法充电的(需要注意充电器要有3C认证避免损害主板)
04
关于充电线
既然PD充电这么好用,那么只要是支持PD充电的充电头和支持PD充电的手机/笔记本就能PD充电吗?
其实还忽略了充电线:充电线主要通过线内的 CC(Configuration Channel) 引脚来和充电器、设备进行沟通,决定能传输多大的电流。
存在两类不同标准的线缆,首先是标准充电线,分为1.5A和3A
-
-
1.5A 的线:没有特殊标记,充电器和设备就知道它能安全传输的电流上限是 1.5A。
-
3A 的线:在 CC 引脚上会有一个特殊的 CC 标记(通常是电阻值不同)。充电器通过这个标记,就知道这条线可以支持最高 3A 的电流。
-
其次是大电流充电线,一般电流在5A 及以上。当电流需求超过 3A 时,为了安全,USB-C 协议规定需要使用带有 E-Marker 芯片的充电线。
E-Marker 芯片就像是充电线里的“身份证”和“说明书”。它会告诉充电器:
-
这条线是什么类型(USB 2.0、USB 3.1、USB 4)。
-
它能支持多大的电流(比如最高 5A)。
-
它能支持多大的功率(比如 100W 或 240W)。
充电器只有在接收到 E-Marker 芯片传递的信息,确认这条线能安全承受大电流后,才会输出超过 3A 的电流。
Science Technology
既然PD充电这么好用,为什么国内厂商仍然开发了大量的私有协议呢?
-
首先PD协议不是专门给手机专门设计的,设定的电压较高。目前的PD3.1版本协议仅仅支持5V,9V,15V,20V,28V,36V,48V等少数电压,和手机的电池电压并不完全匹配。
2. 然而,手机电池的电压通常在 3.7V 到 4.4V 之间。当手机采用 PD 充电时,需要一个降压转换电路 (buck converter) 将 PD 协议输出的高电压(例如 9V)降至电池所需的低电压。
这个降压过程会产生能量损耗,并以热量的形式散发出去,导致充电效率下降。
3. 手机更多采用低电压高电流的充电方案,同时采用多个电芯并联充电,分担充电时的大电流。由于大电流在线缆中发热明显,这种采用的Type-C线的线缆需要横截面积更大,以降低阻值避免过热。
基于以上的原因,手机并不能很好兼容PD协议,所以手机的高功率充电通常依赖私有协议。
由于这些协议在硬件和软件层面都经过特殊设计,使用原装充电线可以确保设备与充电器之间的完美匹配和安全通信。
这能最大程度地减少潜在的安全风险,例如过热或充电效率低下。因此,为了保护你的设备并确保最佳充电体验,建议使用原装充电线。